城中村人物志④丨来自东北的夜市摊主,在“慢生活”与“快节奏”之间来回切换

来源:海报新闻   2023-08-10 17:00:04

编者按:

近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《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。多年来,在山东济南的城市发展中,许多城中村、棚户区已不见踪影,许多老住户也已离开。与此同时,每年又有很多“新济南人”在城中村落脚,他们为了梦想打拼,渐渐融入这座城市。

有人来了,有人离开,人来人往间,留下不少故事和回忆,这里的生活也依然在继续。即日起,海报新闻特别推出《城中村人物志》系列报道,讲述济南城中村里的人物故事。


(资料图)

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记者 毕胜 郭由 济南报道

下午4点,热气还未尽数散去,在王舍人片区,阳光还能照到的小路上空荡荡的,没有几个行人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由于摆摊工作的缘故,魏雪峰的一天一般从中午开始。

中午十二点或者一点左右起床,接着腌上肉,把三轮车收拾好,再整理一下卫生,吃顿饭。一不留意,就已到了下午四点多。“住在这里,离我们摆摊的环联夜市比较近,骑着三轮车,路程大概十五分钟左右。”魏雪峰不时瞄一瞄墙上悬挂的钟表,计算着距离出发的时间。

这个点,多数年轻人还在外打拼着,老人们或在家里逗逗小孩子,或搬个马扎几个人坐在楼前聊天。此时的魏雪峰夫妻俩却已经开始忙碌起来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他和妻子、孩子以及父母一起住在历城区王舍人片区的村里,房子上下两层,面积九十多平,三室两厅,加上一卫一厨,还带个小院子。2019年,一家人离开哈尔滨来到济南,便宜的价格、足够的空间、便利的地理位置让他们决定租住在此。

在城中村的日子虽循环往复,却有极有规律,被谱就成一首“快”与“慢”的变奏曲。

每天陪伴儿子的半个小时

2019年,魏雪峰一家从哈尔滨老家来到济南,租住在这里。房子有90多平方米,有个小院子,邻居院子里的鹅偶尔还会跑到这边来觅食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切菜快,走路快,说话快,吃饭快,直到16点15分,待出摊物料基本备好之后,才是魏雪峰可以“慢下来”的时刻。不少温馨的场景和记忆,也都发生在这时。“我儿子三岁半,平常去幼儿园,这个点他就放学了。”魏雪峰今年45岁,结婚晚,只有一个孩子。选择昼夜颠倒的生活,也意味着几乎错过与孩子同乐。

“每天就半个小时左右,能陪儿子玩一会儿。”许是知道爸妈不久后就要离开,小男孩有些粘人,扯着爸爸的衣角,跟在他身后。“我和妻子出摊后,都是他爷爷奶奶在带着,凌晨两三点收摊回来,孩子也睡了。”魏雪峰一把抱起儿子,亲了亲脸,儿子毫不吝啬,又亲了回过去。

魏雪峰在夜市经营了个摊位,临近下午5点,夫妻二人开始从家里将准备好的食材搬上三轮车运去夜市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夏季蚊虫多,有时魏雪峰在院子里忙活,就让儿子在屋里看着。小院堆积了些杂物,晾晒着衣服,院门口有一棵石榴树,结了果子。树下窝着两只鹅,嘎嘎叫着,一会儿又蹿出一只小花猫。“它是流浪猫,妻子瞧着可怜就喂喂它,时间长了它就总过来。”

日子,静好。

夫妻俩不用多说的默契

与城市里大多数人作息不同,当下午五六点,夜幕即将降临,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,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16点45分,“慢下来”的生活告一段落,接下来,便要进入到“快节奏”的工作。魏雪峰看了眼钟表,招呼妻子准备出摊。两人清点食材,腌制好的猪里脊肉,食用大豆油,淀粉,分别装进泡沫箱内,加上一口铁锅,几个袋子,开始搬运。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,很快,一辆停放在门口的三轮车被装得满满当当。

“哇……”

坐在车上,准备出发时,儿子的哭声拦住了两人急切的步伐。给妻子戴好安全帽,魏雪峰再没下车,只把孩子托付给家人,便一路扬尘而去。

魏雪峰将装满食材和工具的三轮车倒出家门前的小巷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环联夜市,写着“哈尔滨胖子锅包肉”的摊位就是夫妻俩的目的地。从停车到摆放好所有物品,可以在十多分钟之内完成。“锅包肉,锅包肉,指着这口锅。”架起铁锅,锅中倒油,天色将晚,等待着一饱口福的食客也将陆续抵达。

这样的日子,魏雪峰和妻子过了三年。他们总是戴着口罩和头罩,穿着围裙站在冒着热气的油锅前,招呼着顾客。“我俩配合得挺默契,她来炸肉,我在旁边帮她捞肉,接着我来炒肉,最后装盒,接待客人。”魏雪峰说。

辛苦一点,但也值得

与魏雪峰住在同一片区的邻居在夜市也有自己的摊位,除了自家经营所用的东西,魏雪峰还会帮他们拉点过去。临行前,魏雪峰帮妻子戴上头盔,一旁的儿子不舍得父母离开大哭起来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在“哈尔滨胖子锅包肉”,招牌自然也是锅包肉,小份15元,大份20元,外脆里嫩,酸甜可口。“夜市里不光一家做锅包肉的,我们保留了哈尔滨比较传统的口味,用绵白糖和醋炒汁。”其实来济南之前,魏雪峰并不是个“餐饮人”。“本来干的是装饰之类的活儿,但这两年行情不太好。刚好妻子的弟弟在济南夜市干了很多年,觉得是个出路,我们就来了。”

魏雪峰租住的院落旁,两位老人正坐在楼前看着远处的夕阳。这时的魏雪峰夫妻俩已经骑着三轮车在去往夜市的路上了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一开始,魏雪峰和妻子选择做烧烤大排档,因为太辛苦,两个月后就放弃了。“太累了,从采购到人员安排,各种事都要操心,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。相比之下,只卖锅包肉比较划得来,我还专门找了厨师学习这道菜。”

生意好的时候,一晚上营业额在三四千元左右,不好的时候则在一两千元。无论淡季旺季,只要开了张,两人就“慢不得”。“每锅最多能出十多份餐,需要15分钟左右,看见客人排队就比较着急,停不下来。”

夜市里的人情味儿

魏雪峰夫妻俩在夜市上卖锅包肉,做的是哈尔滨传统口味。魏雪峰告诉记者,不少“懂行”的东北老乡只要站在摊前看一会,就知道这锅包肉做得“成不成”,也正因为夫妻俩做得正宗,所以吸引了一众回头客前来光顾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因为做法较为传统正宗,魏雪峰的摊位前,常有东北人光顾,熟客也占到一半以上。他的大脑里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——哪位客人口味重一点,要多来点汁,哪位客人口味淡一点,要少来点汁,哪位要偏酸一点,哪位要偏甜一点,他心里都有数。

“有一位熟客,经常带着妻子和小孩来我这儿吃,那天我陪他坐了坐,他说等再来的时候,要给我带个东西,肯定能用得上。”魏雪峰婉言相拒,没想到几天后就收到了礼物:一口章丘大铁锅。“山东人真是热情实在,我刚来的时候就感受到了。记得我去办理居住证,服务人员办事效率很高,当天就给办好了,后来儿子入学也很顺利,就想攒钱买房,以后定居济南。”

魏雪峰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很少,但他仍想将这份营生继续下去,为的是攒个首付买套房子,跟家人常住在济南。(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)

通常,魏雪峰的摊位会摆到凌晨一两点,食客渐渐散去的时候,他和妻子又能稍微“慢下来”了。“洗洗刷刷,收拾桌椅板凳,再吃点东西。回家之后,还得把明天要用的里脊肉买好切好,忙完天都蒙蒙亮了。”

霓虹灯时时闪烁,魏雪峰和妻子骑上三轮车离开夜市,消失在夜色中。两人只想着,一会儿轻声慢步进入屋子,别扰了家人和邻居的好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