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意翩然 秀丽曼妙——观李纯博临《倪宽赞》有感觉

来源:中国网   2023-07-05 21:51:40

李纯博临褚遂良《倪宽赞》

文/吉林省教育学院编审、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郭春艳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日,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《李纯博临池墨迹》,精选了作者临写的古代碑帖《倪宽赞》,为初学者和欣赏者提供了难得的临习参考,为提高新时代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提供了良好的范本。

书法作品《倪宽赞》被认为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作之一,它的纸本墨迹如今收藏于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,相传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真迹,也有人认为是宋代人的作品,千年以来争讼不决。然而不论是谁的作品,它在书法艺术史上的成就都是无法被忽视的。

写字看似简单,泼墨、点染、转腕,一挥而就,但能让“字里金生、行间玉润”却绝非易事。清人周星莲云:“字有筋骨、血脉,皮肉、神韵、脂泽、气息,数者缺一不可。”说的就是书法艺术的美学情境。

褚遂良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薛稷并称“初唐四大家”,可以说是一位字透筋力、字融血肉、字散韵泽、其力透背、其神化骨的书法家,他的书法从追求一种结构之美演进成追求意境之美,苏轼概括褚遂良书法风格最为精准:清远萧散。在唐朝乃至整个中国书法史上,褚遂良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。他不仅继承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、虞世南等的特点,更深得东晋王羲之书法的精髓。北宋米芾对唐代书法家都有微词,唯独对褚遂良赞不绝口,说他“如熟驭战马,举动从人,而别有一种骄色”。米芾之子米友仁说得更绝:“褚书在唐贤诸名世士书中最为秀颖,得羲之法最多者。真字有隶法,自成一家,非诸人可以比肩。”虽然初唐时欧、虞、褚同时称雄书坛,但真正开启唐代楷书门户的是褚遂良。作为书法史的“广大教化主”,唐代的颜真卿、薛稷等都曾师从褚遂良,宋代的黄庭坚、米芾、赵佶等人也从其书法中汲取营养,使自己的字更具风神。

一字可窥性情,点墨亦见胸壑。褚遂良的楷书《倪宽赞》端现了书法浪漫主义风格。很多书家都这么认为:虞世南书法讲究“君子藏器”,在书写过程中不显运笔痕迹,褚遂良却不同,他愿意展示这种痕迹,提笔“空”,运笔“灵”,瘦硬清挺,自是绝品。一起一伏,一提一按,生成一种明快之韵。有人说欧阳询是一位“结构大师”,而褚遂良则是一位“线条大师”,他的线条充满生命,体现了一种飞动之美。自褚遂良开始,书法已经从“妍美功用”趋向“风神骨气”,书法艺术也从古典主义迈向浪漫主义。

李纯博所临《倪宽赞》笔画疏瘦、顿挫生姿,笔意翩然、秀丽曼妙,无一笔掉以轻心,无一字草率马虎,欣赏时,仿佛能感觉到书写者的呼吸,匀称平稳,气定神闲,得之形,也摄其魂,人字合一,让人如遇山中高士,耳目一新。行文之间,“上”字别开生面,意趣横生;“行”字左高右低,似润还枯,似涩尤劲;“多”字笔意婉美,似瘠而腴,似柔而刚;“如”字如流星飞越,翰逸神飞;“始”字左右和谐,结体宽博;“之”字气润清和,笔发于外,情动于中;“及”字笔画照应,顾盼有情;“而”字形态扁方,寓篆隶之法;“未”字一竖到底,笔意华美;“方”字长横舒展,转折自如;“安”字气均力匀,变化有度。从此可以看出一个书法家的功底和修养,这也正是书法家与写字匠的截然不同之处。

写字匠往往玩赏字墨,绝不深悟书理,纯以此技炫人,附庸风雅,所书则浮泛枯淡无生气;而书法家却是深浸传统文化中,化情入字,“如锥画沙,如印印泥”,字之妙、人之魅,相得相融,境界全然端现。李纯博能做到这一点,不仅缘于自幼便勤习书法,读史诵诗,及长,更是拜师学艺,师从欧阳中石、刘炳森等先生,并谨记欧阳中石先生所言“从事书法艺术研究,一力苦诣,极易入匠,以治学之道处之则能超脱”,他兼操琴、吟诗、刻印,游弋于诗书画印琴棋诸艺之间,触类旁通,由此其书法涵诗画之影、浸琴棋之韵、舞戏曲之袖,沉着痛快,淋漓酣畅,纯由心灵而出,又凭任自然,意在笔先,墨注神凝,力透情现。

“中国人是将生活的艺术与绘画、诗,合而为一。美可以存在于茅舍中,亦可以存在于蚱蜢、存在于蝉翼中;最稀奇处,美亦可以存在于岩石中。中国人的心是极端精细的,可以从一颗小石卵中探其美质,从悲愁惨苦的世界上摄取最后一分的快乐。如此悠游卒岁,艺术与人生合而为一。”很喜欢林语堂这句话,细思李纯博的书法之路,他正是将艺术与人生合二为一,日常行止中有文人的彬彬有礼,艺术创作间又见平淡岁月的烟火温柔。因此,人可亲近,字可欢悦。

而从习书的角度看,初学者若能以李纯博的《倪宽赞》临本入手,继则可临《雁塔圣教序》《房梁公碑》以深入堂奥,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。